这样一来,朝廷用于分配给普通百姓的土地大大减少,而朝廷的赋税将来也会大大减少,这当然和朝廷的意愿大相径庭了。朝廷无奈之下,只好下旨暂停出卖土地,重新制定更为详细的规则,以审核认定和清查购买土地者的资格。
=
朝廷因为财赋窘迫,只好拿土地赏赐给有功的文武大臣,这种事在本朝是破天荒头一次,可遇而不可求,将来十有八九不可能再发生,所以受封的文武大臣们各显神通,纷纷亲自或者派遣亲族部下、门生弟子,赶到青、兖两州,把最好的土地“圈”给自己。
这些有功之臣中以武将居多,而武将中又大多出身黄巾,目无法纪,胆子一个比一个大,“圈”起地来牛气哄哄,想“圈”多大就多大。社稷江山都是老子打下来的,老子还不能多“圈”点地啊。本来受封土地十顷、八顷的,现在都变成几十顷了。当地官吏不敢惹他们,话都不敢多说一句,据说有几个多嘴多舌的官吏全给他们打趴下了。五十顷土地报到朝廷,也就是五顷而已。这些人背后的大靠山是本朝权势倾天的大司马大将军李弘,谁敢得罪?五十顷变成五顷,谁敢说个“不”字?
这样一来,青、兖两州的土地总量急骤缩水,等到分给普通老百姓的时候,当然也就所剩无几,捉襟见肘了。
=
李弘脸色铁青,怒不可遏。
这么大的事,负责南迁事宜的中书监荀攸竟然隐瞒不报,可见他的难处有多大。他既担心得罪了李弘和北疆诸将,更担心李弘袒护部下,和朝廷发生激烈争执。此事一旦闹大,不但河北不稳,军心涣散,就连中兴大业都岌岌可危。
现在李弘知道晋阳为什么没人愿意承担南迁事宜了。朝廷决定南迁人口的决定的确太草率了,此事无论由谁承担都有可能掉脑袋。荀攸也是被长公主逼到了这个悬崖边上,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。
“南迁一事已经展开,朝廷不可能下旨取消。”李弘强忍怒气,放在案几上的双手不停地颤抖着,“南迁一事处理不好,不仅仅影响朝廷赋税,耽误中原战事,更对天子和朝廷的威信造成严重打击,你们……你们为何不报?”
“大将军……”现在敢说话的只有杨奇了,他凑近李弘,小声说道,“田畴大人冒雪翻越太行山返回晋阳,就是为了向天子、长公主和朝廷禀奏此事。你身体不好,又一直在整训军队,文若、敛之他们在没有得到确实详尽的消息之前,当然不好贸然禀报了。现在嘛……”他看看李弘的脸色,勉强挤出一丝笑容,“现在告诉你,虽然迟了一点,但还来得及挽回。你也不要太过生气,国政大事就是这样,你想一帆风顺没有任何阻碍的完成中兴大业,那是万万不可能的。”
李弘闻言怒气更甚,刚想说话,眼前蓦然一黑,身躯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。
杨奇吃了一惊,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臂,“大将军,这件事对朝廷是个教训,现在只有你出面才能稳定大局,你可千万不能倒下。”
李弘闭上眼睛,长长吁了一口气,极力压制心中的愤怒。
“荀大人,目前可有应对之策?”
荀攸微微躬身,恭敬地说道:“我已急奏朝廷,请大将军出面挽救危局。”
李弘气得差点吐血,他瞪着荀攸都不知说什么好。这位荀大人,当真是老于世故,精通为官之道啊。
“大将军,具体的应对之策,相信长公主和朝中的大臣们马上就能议定,但执行朝廷旨意的人必须是大将军,否则……”
李弘叹了一口气,无奈地挥挥手,“急告军中大将,晚上到行辕军议。”
=
推荐梦凝小妹的《义之传说》。梦凝大大是我很敬佩的一个女孩子,她的《乱世风云---凤翔三国》写了两百零九万字,虽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有进VIP,但她一直坚持了两年多并即将完本,这在今天的起点是非常罕见的。请诸位书友去支持一下,多多点击推荐《义之传说》。帮助这样有毅力又勤奋的女孩子,义不容辞。感谢诸位书友,感激不尽。
(未完待续,如欲知后事如何,请登陆WWW.CMFU.COM,章节更多,支持作者,支持正版阅读!)
喜欢大汉帝国风云录请大家收藏:(www.fqshuwu.com)大汉帝国风云录番茄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